2022.08.05
科普馆是开展市民科普工作的重要场所,也是最早诞生的展馆类型之一。一直以来,国内最常见的是科技、环保、航天等主题的科普馆,而关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医疗类科普馆却十分少见。
通过科普馆的生动介绍和系统宣传,大众对各类事件的认知逐步加深,同时个人精神文化素养也得到提升。科技兴国、健康强国,在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的同时,也应提升大众公共卫生意识,从源头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几率。
从2003年的SARS病毒到现今的新冠病毒,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都有其时代特点,不论是发生原因、蔓延速度,还是抗疫历程、防控措施,每件事背后有一定的相似性,却又因为病原不同、传播特性、医疗升级、科技发展等因素,在防控措施和响应速度上发生变化。
每次医疗公共卫生事件都是警醒,也值得被记录,成为后续开展全民公共卫生教育的真实教材、避免重蹈覆辙。国外有部分国家曾以博物馆的形式,记录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。比如英国曼彻斯特有亚姆村瘟疫博物馆,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郊的病毒博物馆,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建于1960年的澳大利亚人类疾病博物馆,日本有目黑寄生虫学博物馆等,都值得参考和借鉴。
所以,有必要建立防疫科普馆来记载从SARS到新冠肺炎的历史,记载中国人民在新世纪为生命而拼搏的过程。相信这样的博物馆能让世界了解战“疫”的历史,承载国人的精神和价值观;相信其中的每一件展品,每一件曾经与当下所关联的物品,都能够见证这一历史。“防疫博物馆”是历史,是警钟,是记忆,是缅怀,是悼念,更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。